第36章 开建画院-《天眼尘缘》
第(2/3)页
龙丹起初是对画画没有兴趣的,可是每天都看着王华在他的庄园里写生画画,也就慢慢对字画有了认识。随着王华不断的介绍画家来龙丹的庄园,画家给龙丹的留下的字画就越来越多。无奈,龙丹只好又腾出两家大房子作为自己的画廊,存放字画,久而久之,自己也慢慢能对字画品评。有时还和王华探讨一些书画技巧,王华也是有意的巴结,有时让龙丹为自己的山水画作一些题跋,写一些诗词在字画上。龙丹也对王华没有了反感,时间长了,就对王华的书画生涯作起了盘算。
“王老弟,你天天这样作画也不是个长法,字画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支持你画下去。你的字画要是卖不出,光指望着张行长支持你恐怕不行啊”龙丹对王华好意的说道,王华见龙丹为自己盘算,就说:“我只会画画,不会做生意,要不龙哥给出个主意?”王华也是顺杆子往上爬的人,见龙丹这样说,就一脚把皮球又踢给了龙丹。龙丹说:“办法也不是没有,那就是你要自己开画展”“开画展我也开过几次,效果不是理想”王华灰心的说道。龙丹接着说:“那是你开的方法不对,要是让我来开,你的字画肯定能火”。
王华见状,立刻来了情绪,说道:“龙哥要是有好办法,说来听听?”,龙丹说:“简单的很,先在市里开一个画廊,邀请一批全国有点名气的画家,你们一块炒作,把市里的重要领到请了过去,这个张行长又不是办不到,然后请领导题写点东西在上面,不愁你的字画不火”,王华说:“那我跟张晶说说,看她什么意见”。
王华跟张晶一说龙丹的主意,张晶自是非常赞同,就让龙丹全权代理,张晶还答应出一些费用。龙丹见二人都同意,主意是自己出的,也就当做了正事。在市里的繁华地段租了一套二层的楼房,找人装修了一下,做了一块牌子。上书:寒山书画院,龙丹的画廊成立了。
龙丹把书画院建立起来,让王华把自己在全国各地有点名气的同学都邀请到了书画院,忙活了一星期,做了大量的字画,龙丹找人装裱了几百幅,又让张晶邀请了很多市级领导。龙丹在宾馆里大请宴席,让领导书写题词,又让画家跟领导合影留念。龙丹又把合影洗了出来,挑了几十幅有重要领导的照片,悬挂在画院的墙壁上。这个办法让领导很是高兴,绝大多数领导都安排自己相熟的老板,买下了很多跟自己合影的画家的字画。于是全市的企业老板们都知道市领导都喜欢寒山书画院的字画,都去争相购买,一时间,龙丹书画院的字画供不应求,一下子卖了个精光。
随着龙丹书画院字画的卖出,王华的字画也都被各级领导熟识,王华一时间成了鲁中市的名人。这下,王华是对龙丹感激不尽。张行长更是对龙丹连声感谢,龙丹也因为给别人帮忙,变成了自己的生意,深陷在了里面出不来了。这样一来,龙丹的农村桃园生活就结束了,开始了新的城市时代。
龙丹的庄园出名,跟龙丹发明的烹饪鱼的方法不无关系。龙丹是个环境主义者,很注重养生之道。龙丹发现,一般饭馆宾馆里的做鱼方法都大同小异,大都是用调料佐料堆出来的,油腻不说,味道千篇一律。于是,就试着改进了一些做鱼的方法。
龙丹的做鱼方法是这样的:把新鲜的胭脂鱼掏去五脏,去掉鱼鳞,洗净甩干;先用极高温度的植物油两边煎至金黄色,然后倒满凉水,大火煮沸20分钟,再用中火煨炖5分钟,放上盐和少许辣椒,最后放上葱末或者香菜末出锅。期间,不加其他的任何其他作料,尤其是不见味精味素等调料。出锅后,鱼汤奶白色,就像新鲜的牛奶一样。其鱼汤鲜美,鱼肉松润,入口即化,实在是人间美味。
龙丹的这道菜有三大要素:其一就是特有的胭脂鱼,其二就是用植物油煎,其三就是大火猛炖;三种缺一不可。后来,其他人学了此种方法,后两种好说,但是胭脂鱼是龙丹特有,不好办理,就只好用大的鱼头代替。一直后来逐渐形成了鲁中市的四大名吃之一,这也是龙丹没有想到的。
自从市行的张行长,招待了省行领导一行,受到了领导的褒奖,张行长对龙丹很是感激。以后更是隔三差五的把客人领到龙丹的庄园里招待,这给龙丹增加了不少的收入。这倒还是其次,重要的是龙丹也因此认识了大批的领导干部。这就给龙丹日后的生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。
后来张行长不知道从哪里查到,说是食用胭脂鱼还能养颜,弄得张行长每顿饭必吃胭脂鱼。而胭脂鱼在鲁中市,也只有龙丹独有,这就为张行长和龙丹有了打好关系的基础。
张行长的关系多,业务应酬也多,只要是能带到翠风园的,都不例外,这就使龙丹的胭脂鱼销量大增,张行长与龙丹的关系日渐深厚。
这一天,张行长带来了一个人,不是领导,却是一个画家。原来,张行长经常与上级领导打交道,跟着领导学会了附庸风雅,喜欢起了字画。为了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,就拜了本市的一名青年画家作为老师学起了国画。这一天,是周末。张行长没有应酬,就带着自己的画家老师来到了龙丹的庄园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