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两人对视一眼,袁涣拱手示意,请荀或先说。荀或回了一礼,开口说道:「陛下不欲加税,而想充实府库,当再次开放专营商品,吸引大商投入资财,促进交易,则商税立增。」 朝廷专营的也好,刘襄专营的也好,已经没剩下几种了,他皱眉轻叹:「盐、铁、矿藏、战马,这些是绝不能放开的,只剩下瓷器、琉璃、肥皂、水泥,这些都是因为秘方才有了专营之实,放不放又有什么用?难道要朕公布秘方不成?」 「秘方不必公布,允许他人经营即可。」 嗯?这里面有算计啊。 「何意?」刘襄询问道。 「投建工坊、火窑,摸索秘方,自然能带动商品流通。」 明白了,借个名头,画个大饼,坑一波冤大头呗,荀或这是要利用瓷器做饵呀,当真女干诈。 西域商路最受欢迎的大宗交易,就是丝绸和瓷器,丝织工坊遍地都是,瓷器却只有皇帝专营,一旦放开限制,如此暴利且长久的行业,必然会有一大批人趋之若鹜。 建火窑会带起一批建筑材料的交易大热,还有瓷土也不是什么秘密,必然又是热门。 而邢窑、磁窑、景德窑全是自己的私产,试问,谁敢去挖皇帝的墙角?哪个工匠敢泄露秘方?那些工匠全是将作监辖下,他们敢于加入别人的工坊吗? 不要命了吗? 只出了个名头,便能割一波大户的韭菜,这买卖划算。 刘襄点了点头:「除水泥之外,瓷器、琉璃、肥皂都可以放开。」 其实,如果真的有人研究出了配方,摸清了制造流程,他也不会觉得惋惜,竞争才能促进技术的发展,他没有把着几个秘方吃一辈子的打算。 只要朝廷能掌控盐、铁、矿藏、战马和水泥这些战略物资就够了,其他的,有了竞争对手才是好事。 自己是大汉皇帝,目光不能跟商人一样只是盯在钱上。 而通往印度诸国的远洋航线即将打通,飞剪船和福船基本定型,这一批同时建造了六艘,就等着航线开通呢。. 釜中囚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