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九章 功成身退,携美还京-《我自红楼来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邢岫烟问道:“姐姐,最近可有人再来扰你的清净了?”

    “那位县太爷前段时间来了一次后就再也没有来过了,你知道的,他以往隔三差五就来,这位便是贾公子吧?”

    贾瑜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这个尘缘未了,不洁不空的俏尼姑,若真心皈依佛门,又何必留下这三千烦恼丝?他之前看解读,有观点认为她表面孤僻清冷,实则内心火热闷骚,原著里贾宝玉一个“槛内人”就让她芳心暗许。

    “正是在下。”

    妙玉看了他两眼,请二人坐了,从柜子里取来蟠虬竹根茶器和绿玉斗,叫悟慈的小尼姑从外面提进来一只冒着热气的小铜壶,放在桌子上后就出去了。

    “敝庵简陋,贫尼除了一杯清茗,别无招待之物,算是略谢过些公子的护佑之恩,此水乃是红梅花上的积雪所溶,说起来,贫尼很喜欢公子所作的那首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。”

    贾瑜接过绿玉斗,说道:“你是烟儿的好朋友,对她还有恩德,有此机会,我焉有不尽心图报之理?”

    邢岫烟劝道:“姐姐,你不如跟我一起进京,宁国府里有一处虚位以待的清净之地,名叫寂照庵,你若是继续留下来,那些人即便一时不敢奈你如何,也不会一世不敢奈你如何,你我姐妹以后日夜相守,不强胜分隔两地,天各一方?姐姐,你便依了妹妹的意吧。”

    她们二人在玄墓山做了十余年的邻居,这期间,她们互相陪伴,可以说是贫贱之交,妙玉教邢岫烟读书认字,彼此又有了些师生之义。

    前段时间,邢岫烟哀求贾瑜允许她进京时把妙玉也带着,说她要是留下来早晚落会不到什么好,贾瑜自无不可,于是便有了今天登门拜访这一举动。

    当今很多大户人家中都会有尼姑庵,请几个尼姑进去常驻,日夜给家里的主子们诵经祈福,荣国府和宁国府也不例外,前者叫栊翠庵,后者叫寂照庵,它位于府邸东北角,由五座屋舍组成,这名字是贾瑜新起的,取自“感而遂通,寂静找鉴。”

    许是做的亏心事太多,怕被鬼敲门,贾珍那厮在里面放了四个老尼姑,为自己诵经祈福,好以此消灾解难,贾瑜入主宁国府后,直接把她们伙同那些下人一并给送走了。

    秦钟之前找过贾瑜,央求他同意智能儿住进去,但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,让她住进去,你们俩岂不是要天天在里面鬼混?再者说了,我跟你很熟吗?

    见妙玉看向自己,贾瑜点了点头,她沉吟了一小会儿,方才开口道:“那贫尼以后就要仰仗公子了。”

    在她看来,这是个再好不过的去处,背靠大树,以后没人再敢来骚扰自己,还能和好朋友时常见面,何乐而不为呢?

    贾瑜饮尽绿玉斗中的温茶,起身道:“我将在此地停留一夜,明日上午启程,届时会来接你,告辞了。”

    “公子留步。”

    贾瑜转过身,妙玉自嘲道:“说出来不怕公子笑话,贫尼虽然是出家人,但依然很喜爱诗词歌赋,特别是公子作的那些,每一首都倒背如流,贫尼想厚颜求诗词一首,不知道公子可否了了贫尼这桩心愿?”

    “有何不可?请笔墨纸砚。”

    妙玉做了一个请的手势,把二人带到后堂的卧房,贾瑜走到书案边,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。

    他写完后把细毛笔搁在笔架上,牵着邢岫烟的柔荑飘然离去。

    妙玉捧起诗稿,只见上面写着:

    “题蟠香寺。”

    “曾虑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恐别倾城。”

    “世间安得两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。”

    许久之后,卧房里传来一道叹息声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当得知贾瑜与自己女儿定情后,邢忠和邢妻很是高兴,至于为什么高兴,不再次赘述,不合时宜的是邢妻得了不小的病,需要卧床静养。

    邢忠表示他们留下来养好病也再进京,贾瑜便给了他一千两银子,夫妻二人立刻搬离玄墓山,在苏州城内租赁了一间宅院,提前过上了富足的日子。
    第(2/3)页